初秋的北京,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蒋叶非略显疲惫却目光坚定的脸上,这位刚满三十岁的裁判员,刚刚结束一场激烈的青年联赛执裁工作,便匆匆赶来接受采访,当被问及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时刻时,他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:“第一次执裁国际比赛。”那一刻,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,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改变他一生的赛场。
“那是在曼谷举行的亚洲青年锦标赛,是我开云kaiyun体育首次以主裁判身份站上国际舞台。”蒋叶非回忆道,声音里仍带着些许激动,“比赛开始前五分钟,我站在场地中央,听着不同国家的国歌奏响,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再仅仅代表个人,而是代表着中国裁判的整体形象,那种压力,是任何国内比赛都无法比拟的。”
那场比赛中,蒋叶非遭遇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重大挑战,比赛进行到第七十三分钟,场上比分一比一平,客队一名前锋突入禁区后摔倒,蒋叶非在零点几秒内必须做出决定——是否判罚点球。“现场一万多名观众的呐喊声几乎要将体育馆掀翻,客队教练在场边激动地挥舞着手臂,而主队球员则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我。”他深吸一口气,“我最终没有吹罚点球,因为通过那个特殊的角度,我清楚地看到防守球员并没有实质性接触。”
这个决定引发了客队教练组的强烈抗议,赛后甚至收到了赛事裁判委员会的质询,幸运的是,视频回放证实了他的判罚准确无误。“那一晚,我彻夜未眠,”蒋叶非坦言,“不是因为怀疑自己的决定,而是深刻体会到在国际赛场上,每一个判罚都承载着太多重量。”
蒋叶非的裁判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二十二岁那年,他刚刚获得国家级裁判资格,在一场关键的低级别联赛中出现了严重误判,那次失误导致比赛结果受到争议,他也因此被停赛三个月。“那是我职业生涯最黑暗的时期,”他毫不避讳地谈起这段经历,“我一度想过放弃,觉得自己的裁判生涯可能就此终结。”
在导师的鼓励下,蒋叶非开始系统地复盘自己的每一个判罚,研究国际顶级裁判的执裁技巧,甚至自费前往欧洲观摩学习。“挫折教会了我谦卑和坚韧,”他说,“裁判工作不仅仅是吹罚比赛,更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学习和成长。”
2018年,蒋叶非迎来了转折点,在全国裁判员年度考核中,他凭借出色的理论成绩和临场执裁表现,获得了国际裁判员培训资格,接下来的两年里,他先后通过了英语能力测试、国际规则考核和实战评估,终于在2020年获得了国际级裁判员证书。
“获得国际级证书只是开始,”蒋叶非说,“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国际赛场上证明自己。”为此,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,除了日常的体能训练和规则研究,他还专门聘请了语言教练,提升英语交流能力,同时学习基础的运动心理学知识,以更好地理解球员在赛场上的行为表现。

去年在卡塔尔举行的一项国际邀请赛中,蒋叶非再次面临考验,比赛进行到加时赛阶段,场上出现球员冲突,他凭借流畅的英语沟通能力和果断的处置方式,迅速平息了事态,赢得了双方教练的尊重。“那场比赛后,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‘历经挫折才能收获成长’,”蒋叶非说,“如果没有早期的那些失败经历,我不可能如此从容地应对那种复杂局面。”

蒋叶非已成为国内最年轻的国际级裁判员之一,执裁过包括亚洲俱乐部锦标赛、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内的多项国际赛事,但他始终保持着初学者的心态,每场比赛后都会花数小时复盘自己的表现。
“裁判工作最迷人的地方在于,它永远充满不确定性,”蒋叶非说,“每一场比赛都是全新的挑战,每一次判罚都需要百分之百的专注,这个过程确实充满压力,但正是这种压力推动着我不断进步。”
对于未来,蒋叶非有着清晰的规划,他希望能够执裁更高级别的国际赛事,同时也在国内致力于培养年轻裁判。“我想告诉那些刚刚起步的年轻裁判们,不要害怕犯错,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,裁判生涯就像一场马拉松,不在乎起步的快慢,而在于能否坚持到最后。”
采访结束时,蒋叶非匆匆告别,他还要赶往训练场进行晚上的体能训练,望着他远去的背影,不难理解为何他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就,正如他所说:“裁判工作没有捷径可言,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、不断成长,当你真心热爱这份事业时,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得。”
从初出茅庐时的手足无措,到如今国际赛场上的从容自信,蒋叶非用他的经历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成长,在体育裁判这条道路上,他依然稳步前行,用哨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评论